(杨理先生摄)
“老虎吃羊”是个游戏,据老乡说这玩意儿世世代代流行于蓟东长城沿线。
“老虎吃羊”简单易行,无论什么地方,有一尺见方之地,就可以画下棋盘,捡几个小石头子儿或者树棍、草杆什么的做棋子,两个人就可以开战,最后无子者输,子多者胜。老百姓聪明地叫“老虎吃羊”,玩法多样,趣味十足,大人孩子都喜欢。
据说早年长城兵将,易砖为盘,借此消磨漫漫天光,是最受欢迎的成人玩具,日久天长出现过一代又一代的楼台棋王,颇有名望,即使现在长城后裔村里也以棋艺高低为威信的光点。如今我们走长城,还经常发现地漫砖上的刻画棋盘,后裔孩子常常笑指某某为“老虎”,某某为“羊”。
“老虎吃羊”棋盘为横竖道道,画满对角线,棋子最少为两枚,最多二十四枚。走法是一条线上俩子坐大吃一子。村里的孩子们无论男孩女孩都善此道,有的两两对弈,有的一群人头挤在一起,形成两个阵营,大家都是谋士也都是主将,一时间杀得天昏地暗,听不见他妈妈叫他回家吃饭。令我常常看呆了眼,眼前的情景似乎变换了时空,仿佛一群下了岗的长城将士聚在一块儿演绎老虎和羊的智慧,他们认真地呼喊,朗朗开怀大笑,让苍天大地贴近了,让长城变短了,世界不过如此而已,一盘棋嘛。
“老虎吃羊”伴着一代一朝的兵士老去,又迎来他们的子嗣迎来了年轻的新生力量,在原来的棋盘上面练胆儿。直到公元2011年秦皇岛地区长城后裔组团浩浩荡荡开赴浙江省义乌市寻亲问祖,承接家族血脉,联系长城之文脉。才让人们发现“老虎吃羊”是从义乌老家传到长城上来的。五道棋盘,在乌伤有上千年的历史,义乌市孩子的童年大都从5道棋盘上面走过,走到今天,无疑还要走向未来。历史证明乌伤遗韵已经在万里长城传播,四百年不曾间断,而且还在发扬光大,生命力多么强大!
义乌那里不叫“老虎吃羊”,叫走二十四石。相传是从走屙缸,也叫猪娘棋发展而来。地面上画上类似“走屙缸”的五道棋盘,只是去掉边外的三角。走法一般是:两边从自己的底边开始,一方布黑子,令一方执白子。以“石头、剪子、布”挣头步,如果一方的子儿填实一条直线(横线竖线斜线都可以)就可以吃这条线上面所有的另一方的棋子,然后在该位置上换填自己的棋子。规则是:一方棋子的后面全是自己一方的棋子,方可以吃掉另一方的棋子,另一方两颗棋子夹住另一方棋子,即可以吃掉这颗棋子,然后换上自己的棋子。谁把对方的棋子吃光。谁就是胜利的一方。
“二十四子”与“老虎吃羊”一脉相承,源远流长。
有时候,世间万物环环相扣,想必是天行有道。但也有例外,植物是长在土壤上,文化却长在心上。
(本文作者:王英之先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