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长城的重要指示精神,2019年元月,经国务院批准,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《长城保护总体规划》。本规划是在《长城保护条例》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,并提出了原址保护、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。对于绝大多数长城点段,重点做好日常养护、局部抢险和标识说明。对于价值突出的点段,在开展考古研究的基础上,按照最低程度干预和真实性原则,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10个月前 (02-24) 602浏览 0评论
6个赞
广武长城是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)巡抚都御史李景元筑城,因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新广武村附近而得名。
这段长城全长6000米左右,墙体高6-8米,底宽5米,顶宽3米,沿山脊缓行,随山势的曲折而起伏。这些墙体全部为砖石结构,上面曾建有敌楼16座,目前尚有5座保存较为完整。
广武长城东临雁门关,西瞰宁武旧城,南通五台胜境,北达云冈石窟,是山西省境内设计……继续阅读 »
长城 作者
2年前 (2018-01-30) 3080浏览 0评论
12个赞
查庄,明嘉靖年间(1522-1566),守长城之楼台军查姓携眷属迁此地建庄,故取名为查庄,沿用至今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10-08) 637浏览 0评论
0个赞
明嘉靖年间(1522-1566)龚姓由山东迁来,居住在长城楼里,此楼即叫龚家楼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10-07) 624浏览 0评论
0个赞
此沟正对长城之炮台,故名炮沟。清光绪年间(1875-1908)平顶峪的王姓为了耕种沟里的土地,到此地居住建庄,村名沿用原炮沟名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10-06) 689浏览 0评论
0个赞
此地原有城。县志载:“本名宣府营,明设指挥二名,兼烽把总三名,信官四名”。
金朝初期(1123-1137)赵姓由山西迁此地定居。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:一是因此地从天上掉下过星星,二是相传此沟原有猩猩,故名猩猩峪,沿用至今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10-02) 551浏览 0评论
0个赞
该村有长城重要关口——九门口。
在村西60丈处有古迹圆台,称为“教军台”,面积约0.34亩,台高3丈,台上有古松一棵。
明永乐年间(1403-1424),王、刘、马、周等姓楼台军及家属迁入此地落户。
该地原名一片石,有砖城,因城东南有6个水门洞,东西有2门,城中1门,共9个门,于清康熙年间(1662-1722),庄改名为九门口,沿用至今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08-27) 797浏览 0评论
0个赞
破城子,原为高丽城,唐太宗征高丽时,高丽人逃走,年久城墙倒塌。
明永乐年间(1403-1424),守长城楼台军携眷属居于此地,庄取名破城子,沿用至今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2年前 (2017-08-18) 713浏览 0评论
0个赞
青山口,此地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。明朝时在此设提调,清时设把总。
明洪武年间(1368-1398),燕王扫北时,白姓、郭姓由山东章丘县迁此地落户。此地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,又有九条山脉,形似九条青龙,故庄取名九龙口。后觉得皇家忌讳,又以山四季常青,改名为青山口,沿用至今。
——转录自《抚宁长城民间故事集》,文字有调整。
……继续阅读 »
huang
3年前 (2017-06-16) 725浏览 0评论
0个赞
抚顺关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10公里的前甸乡关岭村附近,关隘设在浑河河谷要冲之北的制高点上。抚顺关明朝时是女真建州等卫通往辽沈平原的重要通道,亦是明长城辽东镇上的重要关隘之一。
抚顺关和抚顺城在绝大部分和平的时期里,是明王朝向建州女真开放马市贸易的主要关隘。通过抚顺马市,向建州女真输入了大量的铁制农具和耕牛,以及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,这为女真族的兴起、发展和最后的……继续阅读 »
长城 作者
3年前 (2017-02-28) 639浏览 0评论
0个赞